10月24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文联、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中国影协、珠海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在广东珠海开幕。大会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为主题,旨在以华语纪录电影为桥梁,凝心聚力、交流互鉴,激励精品创作创新、勇攀高峰,不断提升华语纪录电影传播力影响力,为推动纪录电影繁荣发展、建设电影强国贡献力量。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童刚,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影协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张宏,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永晖,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仇东方,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谈静,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曹俊,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振球、中宣部电影局艺术处二级调研员宋雁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共同为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启幕。
谈静在致辞中表示,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已成为新时代纪录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成为促进和展示中国影视行业创新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近三年来,大会征集推荐了百余部优秀华语纪录电影,并引导广东电影企业创作生产了一批聚焦现实和岭南文化题材、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秀电影作品。期待本届大会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审美追求和时代力量,用光影艺术更好地记录时代先声,凝聚奋进力量,推动华语纪录电影迈向新的高度。
姚永晖在致辞中表示,已经举办的两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有品有味、内容丰富、活动精彩,赢得了业内同行的交口称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国际传播效果显著,为华语纪录电影和电影人开辟了共创机遇、共赴未来的全新天地,为纪录电影精品创作和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的大会将持续优化活动内容,全力提升服务水平,用心用情奉献一场更加专业权威、丰富多彩的光影盛会。希望以大会的举办为契机,与老朋友、新伙伴携手并进、阔步前行,共同书写华语纪录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曹俊在致辞中表示,10年来,纪录电影工作者勇担使命、潜心耕耘,用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高质量纪录电影精品,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文化需求。希望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团结引导广大纪录电影工作者,紧跟时代脚步,深入扎根人民,创作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黄振球在致辞中表示,第三届大会的如期举办,既是华语纪录电影业快速发展的明证,也进一步展现了华语纪录电影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中的独特作用和强大势能。欢迎更多影视机构、广大优秀纪录电影人走进珠海、扎根珠海,用镜头丈量脚步,用影像记录发展,在守正创新中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在珠海大地上创造出更多接地气、有生气、扬正气的纪录电影作品,让珠海成为纪录电影发展的热土福地。
由中央新影集团发起,中宣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苏州市委宣传部、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影创新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珠海传媒集团、爱奇艺、深影国际、北京首都华融影院有限责任公司、聪聪文化、山东火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机构单位组成的华语纪录电影高质量发展伙伴计划正式启动。
本届大会的纪录电影征集推荐活动共收到46部影片。经推荐委员会初选,共有18部影片入围作品类推荐,12部影片入围单项类推荐。在26日晚举行的“金海鸥”推优盛典中,将逐一揭晓推荐结果,并宣布年度特别贡献纪录电影机构。“印象珠海”短视频特别推荐作品也将同时揭晓。
10月24日,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打造精品力作,推动纪录电影高质量发展”主旨论坛举办。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中宣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主任张红,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宣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党委书记、所长龚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群飞,著名纪录片导演梁碧波作主旨演讲,从内容呈现、艺术价值、技术创新、市场潜力、播映渠道等多个维度,分享各自对推动纪录电影精品创作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度洞察与宝贵经验。
何苏六:以真诚浓厚的人文关怀呈现中国社会的时代镜像
“在电影家庭中自成一体,在世界家园中自成一脉。”何苏六认为,中国纪录电影正不断探索着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纪录电影人将镜头投向新时代中国的方方面面,以真诚浓厚的人文关怀呈现中国社会的时代镜像。其中,历史文化类作品频频在场,创作者运用多元手法,将历史和当下现实进行深度对话,实现了历史文化类纪实影像的创造性转化和当代表达,展示了跨越时空的特质。此外,纪录电影工作者应培育市场意识,用市场反哺创作,推动创作的产业化和多元化,推动纪实影像进一步向“纪录+”拓展,促进纪录电影新业态、新模式、新样态涌现。
何苏六对2024年中国纪录电影的市场表现与内容供给进行了年度盘点。他表示,本年度中国纪录电影在大银幕上持续发挥自身价值,展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纪录电影放映空间得到有效拓展,现象级纪录电影收获良好口碑。中国纪录电影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收获了更多观众的认可,正在迎来大银幕领域纪实影像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纪录电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兼顾,内容与观众喜好之间存在错位,造成票房增长的不确定性。纪录电影可以通过众筹点映、高校学术放映、艺术院线放映联盟、校园行等方式,成为常规院线放映以外的有益补充。
张红:用纪录影像歌颂时代
“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张红表示,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纪录电影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电影人的使命职责。优秀纪录电影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近5年创作的纪录电影中,能够在商业影院上映的占比还很少,高质量、高品质的优秀电影仍然较少,特别是在高投入、大制作故事片占领市场前端的今天,如何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纪录电影,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是纪录电影工作者需要认真应对的现实问题。
张红介绍,近年来,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作为我国电影公益放映核心运营单位,积极创新探索,不断为纪录电影及中小成本影片的发行放映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和操作方案,成为全国各地通过电影公益放映筑牢基层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抓手。除城市院线,广阔的电影公益放映市场也是纪录电影延长生命周期、大展拳脚的新赛道。各大电影版权方通过中心交易平台,每年面向全国基层农村、城市社区、中小学校园发行影片5000余部,服务观众4亿多人次,同时是纪录影片与观众在一起的重要平台,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用纪录影像歌颂时代,凝聚起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磅礴伟力。
龚波:打造精品力作,迸发科创活力
龚波以“打造精品力作,迸发科创活力”为题,从科技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建议三个方面展开演讲。他表示,目前,AI技术、数字资产库、LED电影放映技术、LED透声技术、制版技术、沉浸声技术、虚拟现实电影技术等能显著提升制作效率和放映质量,为观众提供更加极致的视听体验。近期上映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只此青绿》,应用了静止动画、CG特效、主观视角等制作方法,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视听体验,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多样化的叙事手段。
龚波建议,应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制作、数字资产等在纪录电影领域的应用,提升影片制作效率和质量;加大纪录电影LED制版研发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LED放映技术优势,结合沉浸声技术应用,为观众提供更具沉浸感的观影体验;探索虚拟现实纪录电影的制作与放映,利用互动技术增强参与感和沉浸感,创新纪录电影的放映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
黄群飞:以多元化的视角和国际化的表达传递中国声音
“纪录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一脉,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瞩目,充分展示了中国纪录电影的坚实步伐和强劲势头。”黄群飞从市场维度分析了纪录电影的变化与趋势、机遇与挑战。他说,纪录电影市场随着电影行业的复苏,也呈现了稳步回暖的态势,其中国产纪录电影占主导地位。创作者们积极拓宽视野,题材涵盖历史、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等多个方面,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彰显了纪录电影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黄群飞提出,纪录电影题材的多样性始终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呈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内容,创作更多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在当前传播环境下,纪录电影的营销策略要更加精准灵活,注重深度传播和口碑营销,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跨界营销、资源整合等创新方式,扩大传播范围,提升市场影响力。
梁碧波:纪录电影 方兴未艾
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华语纪录电影和电影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际节展上。梁碧波也经历了从纪录片到纪录电影的创作转变。经过多年的创作积累,他认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科学知识、社会生活等题材适合拍成纪录电影;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纪录电影始终展现的是“进行时”。纪录电影的剧作原理、视听语言都与剧情片如出一辙,区别在于纪录电影是真实记录下来的,剧情电影的故事则是虚构出来的。
“什么是纪录电影当下该做的事?”梁碧波深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纪录电影工作者能够沉下心、俯下身,脚踏实地、潜心创作、厚积薄发,持续地拍出精品。只有不断地有现象级的优秀作品出现,纪录电影才会得到来自各方面越来越多的支持与关注,市场和产业也才能良性运转起来。纪录电影想要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需要所有纪录电影人的共同努力。